全国爱耳日|警惕职业噪声! 别让“听力杀手”偷走你的未来

首页    全国爱耳日|警惕职业噪声! 别让“听力杀手”偷走你的未来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噪声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职业噪声更是一个隐形的“杀手”,也是一味“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它潜伏在我们的工作场所(如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正以一种不可逆的听力损伤威胁着千万劳动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全球约有15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4.3亿人需要康复治疗。令人担忧的是,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攀升至25亿,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听力康复。

 

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直击人心,提醒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护听力刻不容缓。

 

 

 

职业噪声

无声的“听力杀手”有多可怕?

 

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尘肺病,位居职业病第二位。据统计,我国现有数千万劳动者长期暴露于噪声作业的环境中,约16%的成年人听力损失与职业噪声暴露直接相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4年4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其中噪声位居首位。据统计,过去十多年间,我国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人数持续攀升,2023年新增病例数约为2008年的9倍。

职业性噪声聋的高发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制造业(如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建筑业(如土木工程建筑业),这三大行业的噪声聋职业病病例占所有行业的约90%。然而,由于早期听力损伤的症状不明显,往往在出现明显症状时,损伤已不可逆转。

 

案例

 

01

职业噪声聋的真实代价

王某是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制造部的员工,从事铆焊已有11年,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近年来,王某时常感觉耳膜阵痛,与同事、朋友日常交谈力不从心,听力明显下降。2014年7月,王某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时,医生发现其听力测试结果异常,并建议定期复查。然而,王某并未重视,最终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

长期的高强度噪声暴露往往会对作业工人的听力系统形成最直接的损伤。早期可能表现为听觉疲劳和耳鸣,离开噪声环境后有望逐渐恢复。然而,若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且缺乏有效防护,听力损伤将逐渐加重,从高频听力下降发展到语言频段听力障碍,最终导致职业性噪声聋。

 

守护听力,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源头控制:提高设备精度,优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或工艺,这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对高噪声的设备采取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等方式降低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阻断或减弱噪声的传播。

2.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或无噪声车间分开布局,高噪声设备和低噪声设备分开布置;设置控制室、休息室等。

 

3.调整工作方式: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来减少接触噪声,如巡检、轮班作业等,减少劳动者工作班及每周接触噪声的时间。

4.做好个人防护:企业应针对劳动者所在岗位噪声强度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耳塞(罩),培训其正确佩戴,并在工作过程中加强监管佩戴情况,以降低噪声对听力的伤害。若岗位噪声强度在85-90dB(A),可选择降噪值(NRR)在25-30dB(A)左右的耳塞;若噪声强度超过90dB(A),则需选择NRR更高的耳塞或耳罩。

 

5.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严格落实接噪人员的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健康检查,严禁噪声职业禁忌证人员或噪声聋职业病人在噪声岗位作业。做好“一人一档”的职业档案,建立完善的听力记录。

 

6.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培训:企业应当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包括噪声的来源、危害及防护等知识,提高劳动者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7.企业加强管理:企业职业卫生负责人应加强高噪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加强监督护耳器的采购、使用和维护;设置公告栏,在高噪声设备区域张贴噪声警示标识、告知卡,并对噪声强度检测结果向劳动者进行公示;规范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监护档案等。

每一缕风声、每一声笑语,都是生命馈赠的珍贵礼物。听力,是连接世界的纽带,更是拥抱幸福的桥梁。当我们为机械轰鸣戴上耳塞,不仅是隔绝噪声,更是为未来留存倾听花开、细听雨落的权利。

企业请扛起责任,让“降噪”成为生产的底线;劳动者请珍视双耳,让防护化为本能;社会请凝聚力量,用行动筑起防噪长城。从工厂到家庭,从法规到人心,让我们携手织就一张温柔的网,托住那些被噪声威胁的听力,托住每一个平凡却闪亮的人生,让生命的交响永不停歇。

 

 

 

 

2025年3月10日 12:03
浏览量:0
收藏

新闻中心